央視《新聞1+1》2014年1月27日播出《爆竹?爆表抗癌食物?如何是好?》,以下為節目實錄
  (節目導視)
  解說:
  經歷嚴重霧霾困擾,今年春節反對餐飲連鎖總部設備燃放煙花的又多了不少人。
  市民:
  能少放儘化療副作用量少放。
  市民:
  放那京站美食麼多污染空氣。
  市民:
  那麼多煙塵,室內裝潢確實是嗆人。
  解說:
  各地發限令。
  民俗與空氣質量之間。
  崔惠芬 大連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危險物品管理大隊副大隊長:
  不要選擇禮花彈,摩擦類、煙霧類,單發藥量不能超過25克。
  解說:
  《新聞1+1》今日關註:爆竹?爆表?如何是好? 
  主持人:
  您好觀眾朋友,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《新聞1+1》。還有三天就是大年三十了,估計好多人現在都在備年貨,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年貨,那就是煙花爆竹,您買了嗎?不知道在買煙花爆竹的時候,今年是不是格外心裡頭要計算一下,究竟是比去年買的多,還是跟去年一樣,還是要少呢?我聽到周圍很多人都在反映說,我今天買的鞭炮要少,甚至有很多人就不買了。就在幾個小時前出版的《北京晚報》上,我們看到煙花爆竹這件事各個市都在開會,像北京市委辦公廳、市政府辦公廳,今天上午就公開發佈通知,要求不放、少放煙花爆竹,黨員幹部要帶頭,希望黨員幹部不放、少放,把“不”放在前頭,把“少”放在了後面。而希望市民是少放不放,把“少”放在了前頭。
  那麼看了這樣的一條消息,而且是市委和市政府聯合發出的通知,能夠感覺到這樣兩點:第一個,希望大家能夠慢慢的少放和不放;但是另一方面又比較可知,沒有採用一刀切,禁放這樣的一種準則。其實這是北京的一種做法,說起全國來,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,各城市都有各城市針對煙花爆竹的政策,而且非常的不統一。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,這大年除夕夜過年的時候,這煙花爆竹我們該怎麼個放法呢?
  解說:
  春節將至,公眾卻有了心結。面對霧霾天氣,PM2.5頻頻爆表,煙花爆竹放與不放,要清新空氣還是要年味兒,讓大家一時也難以抉擇。
  市民:
  給來年帶點好運,就是有這樣的念想,崩崩煞氣。
  市民:
  你可以在爆竹上更改一下,你別弄那麼多煙塵。
  記者:
  現在有電子煙花了。
  市民:
  那個不行,掛的都是那個玩意,有什麼呀,沒勁那個,還得有點這個(爆竹)。
  市民:
  老祖宗留下來的,有點氣氛,多少放點,就完了。
  解說:
  今天距離除夕還有三天,今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49,PM2.5濃度19微克/每立方米,屬三級輕度污染。
  市民:
  你永遠看不見藍天了,藍天是灰的,你要到十二點以後,都喘不上氣來,我都不敢開窗戶,每年都一樣。
  解說:
  北京的煙花爆竹從1月25日正式開售,至今已經三天。當記者來到煙花爆竹的銷售點時發現,雖然時不時會有人到網點內詢問,但真正購買的人卻寥寥無幾。連續多年銷售煙花爆竹的攤主告訴記者,他們的銷量今年出現了下滑。
  某煙花爆竹銷售點銷售人員:
  感覺這三天比往年人量少多了,銷量少一些。
  某煙花爆竹銷售點銷售人員:
  基本這個煙花爆竹每年都在走下坡路,可能就不再經營了。
  解說:
  在2010年,北京全市的煙花爆竹零售點數量和產品銷量均達到了歷史峰值,分別為2418家和68.5萬箱。隨後,煙花爆竹零售點數量和銷量開始逐年減少,2013年煙花爆竹零售點減少為1337家,煙花爆竹銷量僅為39.6萬箱。而今年春節期間,北京全市煙花爆竹零售點進一步縮減為1178家,煙花爆竹產品備貨51.5萬箱,比去年減少了19.5萬箱。
  近來,隨著煙花爆竹的售賣,也有不少民眾通過網絡、微博和微信,呼籲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。還有一些人通過更為創意的表達,呼籲減少煙花爆竹。
  (2014年1月24日北京西單)
  “老爸,老爸,不要放煙花啦,放煙花空氣就會變更差。”
  解說:
  歡快的歌聲,輕鬆的氛圍,這是北京市環保局和環保志願者們,通過特殊的方式,向市民們發出的倡議。
  “為我們美麗家園。”
  解說:
  回顧2013年,北京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僅為176天,污染天數過半,這是52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嚴重污染。面對北京的空氣,市長王安順表示說,未來北京將投入7600億元,治理PM2.5。
  柴發合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:
  北京要花非常大的力氣,也要投入非常多的錢來治理大氣污染。那麼說我們少放一點鞭炮,使得花這麼多錢能夠取得更好的環境效果。
  解說:
  今天,作家鄭淵潔通過微博發佈調查“馬年春節,你會燃放煙花爆竹嗎?”目前已經有近70的人表示不會燃放。
  今天北京市環保部門也宣佈,2014年春節期間,空氣質量達到空氣重污染紅色、橙色預警時,全市範圍內將禁止燃放煙花爆竹。
  主持人:
  在談論這件問題之前,我們應該首先去關註一下春節對於中國人這樣的一個意義。中國著名的這種民俗學家,鐘敬文曾經在多年之前接受我採訪的時候跟我談過,他說平常的日子里大家還無所謂,但是對中國人來說,春節具有某種非世俗化,而且帶有“半宗教化”的這樣一種色彩。的確,對於中國這樣的不是靠宗教來支撐一種信仰的國度,從某種角度來說,春節就扮演著一種宗教,甚至說信仰的這種局部的角色。在這裡我們還要得到很多的心理安慰,否則就不會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,圖這樣的一種團圓。但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,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,就需要很多載體,比如說貼春聯,北方吃餃子,南方可能吃餛飩,或者其它的一些食品,放鞭炮也是在新舊年交替的那一刻中國流傳下來,沒有載體,一個文化就很難進行傳承,但並不是說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,這個載體是一成不變的。過去過春節的時候咱們還都登門去拜年呢,現在有了手機了,發一個短信就把年拜了,好多人覺得少了面對面,可是你一下子還能給上千人拜年呢等等,因此它是需要變化的。但是像煙花爆竹究竟要往哪變,是禁放?還是隨便放?還是限放?我們先來看一個調查。
  “春節期間,您會燃放煙花爆竹嗎?”截至時間是今天晚上8點半,樣本是15000多人。“不會,污染大、噪音大。”35%,這是明顯在增加,跟前些年相比較。
  “會,傳統習慣,過年有年味。”依然占到半數。說不好占到15%,那這15%如果要向這面去發展,大比例還是會放的。如果向這邊去發展,也就是說不會放在明顯增多。我們再來看下一個。
  “你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看法。”
  68%,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選擇“節制性燃放,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燃放。”這還是比較順應民意的。“完全禁止”只有16%,“完全解禁”有10%,“說不清”6%。
  我們再來看一個,“若選擇減少燃放,你考慮的主要是哪些因素?”第一個,“減少環境污染”占到了52%,這的確是這兩年來,尤其近一年來霧霾給大家鬧的,PM2.5起的作用真夠大的。“降低火災的隱患和干擾”23%,“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過年意味現在沒有那麼強”,占到17%,還有其它的8%。
  我們接著往下看一個局部的數字,就是它對環境的影響。在局部的時間裡頭,的確燃放煙花爆竹會使一個城市的PM2.5空氣的狀況發生急劇的惡化。像2013年北京除夕夜,PM2.5的平均濃度是267,其中個別點位PM2.5小時超過了1000微克立方米。但是,顯然它的破壞力是很大的。可是另一方面,它的局部時間可控,如果一會兒一有風,很快就能吹散,所以也不能過分強調它對空氣產生的長期影響,因為它畢竟是短期和局部時間的。
  好了,接下來我們看看,跟上一年相比較,這個就很有意思了,因為這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。跟上一年相比,今年燃放行為的變化,其中有60.3%的人選擇“我要比往年燃放得更少了”,這個比例增大了。“保持不變”的是接近三分之一,27.6%。“燃放更多”有8.4%。“說不清”3.8%。為什麼今天這樣的一個選題,我們格外的要做受眾調查呢?因為涉及到與此有關的公共政策的出台,這一點可是涉及到民俗,因此民,老百姓的意見顯然是至關重要的。接下來我們就到全國去看一看圍繞這件事的各種各樣的做法。
  解說:
  和北京相似,飽受霧霾困擾的石家莊,今年的煙花爆竹銷售也有點冷,與往年相比,大約減少了20%。大街上市民購買的熱情也不是很高。
  石家莊市民:
  買,今年少放點。
  解說:
  就在幾天前,環保部公佈了去年最後一個月空氣質量情況,結果顯示,12月的空氣是去年最差的一個月,這也為過去一年的空氣質量划上了一個並不理想的句號。2013年是中國開始監測發佈PM2.5數據元年,環保部每月都會公佈上個月的空氣質量,並對第一批74個重點城市進行空氣質量排名。這其中,京津冀成為重災區,尤其是河北的七個城市,全部進入了倒數前十名。邢台在1到10月,空氣優良天數僅有1天,十面埋伏下,很多市民自覺地選擇了不放或者少放煙花。
  保定市民:
  沒有污染了,也不擾民了。
  保定市民:
  我覺得這是個好事,現在霧霾天氣比較嚴重,最起碼是對大氣環境一個保護。
  市民:
  不買,我們倆剛說完不買,空氣污染太厲害了,對環境不好。
  解說:
  根據近日天氣預報,北方已經持續近百天無有效性降水,這一狀況很有可能在春節期間也得不到緩解,這也更加讓人們擔心,過年時燃放煙花爆竹,對氣候和人的健康都會有影響。
  青島市民:
  儘量別放,影響大氣質量,因為到現在沒下雪,大氣雲層太厚了,影響人的呼吸,各方面呼吸道疾病很快就有了。
  解說:
  今天南京主城區正式開始賣煙花爆竹,過去一年嚴重的霧霾也襲擊了長三角和珠三角,當煙花遭遇霧霾,如何取捨?
  南京市民:
  今年的話,我們家應該不會燃放煙花爆竹,我也希望大部分家庭不要去燃放。
  南京市民:
  現在空氣污染很嚴重,所以今年放炮應該會減少數量,而且應該選擇一些比較環保的那種。
  解說:
  就在本月初,杭州市安監局召開新聞發佈會,宣佈今年春節煙花爆竹燃放時間要縮短三分之二,銷售商家要縮減10%以上。而這樣的減少力度很多市民表示,還遠遠不夠。
  記者:
  今年過年你還會燃放煙花爆竹嗎?
  杭州市民:
  我想應該不會了,霧霾這麼厲害。
  杭州市民:
  放的話污染空氣。
  解說:
  以往這樣的呼籲往往是一些業內專家在發出,今年,這樣來自普通市民的聲音正在日漸壯大。
  在溫州,今年寒假瑞安市實驗小學給學生們佈置了一份別樣的寒假作業,倡議學生過年不放煙花爆竹,減輕霧霾,呵護藍天。
  瑞安市實驗小學學生:
  溫州近年來都有霧霾,放爆竹會更加加重霧霾的形成,所以我就不放爆竹了。
  瑞安市實驗小學學生:
  我們不僅自己不要放煙花爆竹,還要提醒周圍的小朋友們不要放煙花爆竹。
  解說:
  少放煙花,民間在呼籲,而政府相關部門也在行動。
  (字幕提示)
  2014年1月21日 上海百餘名人大代表倡議春節不放煙花爆竹
  2014年1月26日 成都市六部門聯合發出《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倡議書》,號召廣大市民春節期間少放炮。
  2014年1月26日,共青團安徽省委通過微博,向全省青少年朋友們發出倡議:春節讓我們對燃放煙花說不!
  主持人:
  其實全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城市,包括一些縣城,都沒有禁放,或者說甚至連限放都沒有,但是對大中城市來說,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些政策來對應。
  你看我們看像北京,它是規定橙色、紅色預警的時候全是禁放,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基本上是“雙規”,規定時間、規定地點,然後限放。天津也是限放,邢台市區內全面禁放,因為它空氣污染實在是有點過,因此它出台了這樣一個政策。上海也是限放。武漢很有意思,市中心城區是禁放,李娜作為武漢姑娘,都拿了澳網冠軍了,還禁放嗎?當然,開個玩笑了。然後西安是城區內限放。因此包括成都、蘭州等等,限放占據了絕大多數這樣一個比例。可是在這裡,武漢就比較特別,廣州尤其特別,廣州市主要城區是禁放的,因此我們看一個與此相關的調查。這是法制晚報上登的,六個城市被訪者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看法。
  紅色是“允許居民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燃放”,也就是限放。在六個城市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天津、武漢、成都當中,排名最高的是廣州,77.6%的廣州被調查者希望允許居民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燃放,我想這就和他多年以來,尤其現在嚴格禁放緊密相關。來,我們去研究一下這個城市。
  市民:
  春節必須得放,都是家裡面的習俗。
  市民:
  一個安全問題,一個污染問題,還是少放一點好。
  解說:
  當很多城市還在熱烈討論煙花禁放問題時,廣州城區的居民對禁放煙花卻已經習慣。早在22年前,廣州市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施行,在省會城市中首開先河。起初,廣州禁放區僅限於室內老八區,後經過多次修改,現在已經擴展到大多城區。
  (廣州公益廣告)
  “真漂亮啊!”
  “寶貝,這也有漂亮的。”
  “不可以在廣州禁放區內放煙花的。”
  “沒人看見沒事的。”
  解說:
  但是在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下,廣州還是難以杜絕燃放現象。去年春節,記者就發現了不少燃放痕跡,一些小店也在偷偷賣煙花。
  市民:
  可能是舞獅的時候留下的。
  市民:
  滿地會,寓意賺多點,(放炮是為了)生意興隆。
  記者:
  不知道不能燃放爆竹嗎?
  市民:
  知道,(放了)很小一串,燒完香我們就會掃乾凈。
  楊嘉良 記者:
  就在剛剛採訪的時候,偶爾會聽到爆竹聲,反而是這裡的居民不少都習以為常,特別是除夕哪天晚上,很多人都有燃放爆竹。
  解說:
  22年,一邊是廣州市政府的禁令;另一邊,廣州各界人士關於禁放煙花的爭議也沒有停歇過。在廣州市兩會上,代表委員爭論激烈,電視臺的節目也圍繞此內容展開過辯論。
  和廣州不同,國內很多城市經歷了禁放煙花和解禁的轉換過程。2005年,北京市解除燃放煙花爆竹禁令,隨後解禁浪潮蔓延全國,而惟有廣州的禁令卻越來越嚴。2013年起,廣州甚至停辦了有十多年曆史的春節焰火晚會。
  市民:
  按規定是這樣,而且不放也好,小孩子不用害怕,空氣也好一點。
  市民:
  我覺得不放也可以,現在有那麼多的節目,電視和那些媒體的傳播,都很有過年氣氛。
  主持人:
  是禁,是限,還是隨便呢?接下來我們連線一位專家,他是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所的教授蕭放。蕭教授,您好。
  蕭放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社會發展所教授:
  你好。
  主持人:
  先開一個玩笑,您名字中恰恰有一個“放”字,從您個人的角度來說,這個“放”字是代表您支持禁放、限放,還是隨便放?
  蕭放:
  我覺得根據現在變化的情況,應該是限放吧。
  主持人:
  那您怎麼看待廣州禁放這樣的一種決定,包括武漢城區城中心,它也是禁放的。
  蕭放:
  廣州的禁放,它實行了22年,可能它的政府有它的考慮。但是我們看到剛纔的調查也有很多人,希望解禁。我想政府如果有效管理,應該還是傾聽老百姓的聲音,然後給他們比較滿意的一個管理方式。比如說有限的禁放可能比一味全部的禁放更有效,因為老百姓他們會有這個理性的選擇,其實有時候如果僅僅是單純的一種禁令,可能會起不到更好的作用。古代人民都說,最不好的政策就是給老百姓爭,我覺得不要去爭,還是一個比較妥協,或者比較合理的方式去解決可能會更有效果。
  主持人:
  蕭教授,您說的這番話剛開始有幾句非常有意思,就是要聽一下老百姓的意思。是否意味著跟老百姓有關的這樣一種公共政策,在出台之前要進行相關的民意調查,要跟著民意的主流走。如果慢慢老百姓支持禁放的聲音大了,超過50%了,你就可以順勢而為這樣的角色?
  解說:
  是,這樣的話就是說百姓,要相信每個人是理性的人,他們會根據環境、根據情況的變化,會改變他的意見。就是你剛纔說的那樣,如果說有很多人,他覺得這個燃放煙花爆竹會污染環境,造成生活的不變,他們會自覺地調整,民俗其實就是在不斷地調整中前進的。
  主持人:
  蕭教授,其實很有意思,今天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我也特別提到了,我估計您也非常熟悉了,因為他是曾經的北師大的著名教授,民俗學家鐘敬文。鐘教授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跟我說過,他說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很特殊,那是一個非世俗性的日子,而且帶有某種“半宗教性”的色彩。您怎麼看待傳承下來的鞭炮跟民俗緊緊連在一起,但是它改變的空間又在哪裡?
  蕭放:
  剛纔也是很有意思,鐘老師也是我的老師,他的意思就是說,過年不放鞭炮太冷清了,其實年底的鞭炮是我們一千多年的一個習慣,是一個春節文化的象徵,他燃放時間是有一個表達,我想這個是比較正當的。但是現在目前的形勢,因為這個環境的問題,可能我們會影響到我們這個傳統的一個繼承,那我們怎麼樣去再把傳統跟現代生活來協調的話,我想可能需要有多種的一種開放性的思維來實現,來怎麼樣實現這種既有精神性的表達,對傳統的尊重,同時對現實生活的環境也有一個保護。我想這個方面可能有很多方式去化解。比如說我們可以,第一,首先我們改變一種心理,不要說鞭炮放的越多越好。而且鞭炮有時候我們說集中燃放,可能效果會比較好一些,而且燃放的量會減少。這是第一種方式。
  第二,提高煙花爆竹的生產的技術標準,來減少污染,讓這個它的污染指數降低,讓它更加安全、更加有效,就是環保鞭炮生產的問題。
  第三種我想說,應該有一種我們力求尋找一種鞭炮的一種替代品,能不能找一個新的東西,找一種以前說的電子鞭炮,但是好像說效果不太好,也有說踩氣球。我們怎麼樣尋找更好的一種替代的方式,或者它既不污染,又能增添節日的氣氛。
  主持人:
  好,非常感謝蕭教授帶給我們的解讀。要相信我們的智慧,也許過後不久我們會想到這樣的方法。但是想到之前任何一個政策的出台,我既不是說禁,也不是說限,而是多聽老百姓的聲音,最後順其自然。如果有一天,老百姓都慢慢覺得了,我有新的需求,空氣對我更重要,那麼就順勢而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xv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